千龙网讯(通讯员 尹哲)近期市植保站在北京市部分南国北种园区内,发现杨梅、枇杷等果树上存在梨小食心虫成虫。该虫以幼虫取食芽、蕾、花、叶和果实造成危害。幼虫吐丝将叶子缀成饺子状,在其中取食叶肉、残留灰白色表皮。幼虫从萼、梗洼处蛀入后,早期被害果蛀孔外有虫粪排出,晚期被害多无虫粪,幼虫蛀入直达果心,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渐扩大,俗称"黑膏药"。一般雨水多、湿度大的年份,园区管理相对粗放发生较重。
梨小食心虫,鳞翅目小卷叶蛾科,又称梨小蛀果蛾、东方果蠹蛾、梨姬食心虫、桃折梢虫、小食心虫、桃折心虫。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、华北、华南果区,每年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。成虫体长5~7mm,翅展11~14mm,暗褐或灰黑色,下唇须灰褐上翘,触角丝状。在华北地区以3代和部分4代幼虫越冬。翌年春季4月上、中旬开始化蛹,此代蛹期约15~20天。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~6月中旬,发生期很不整齐,致以后世代重叠。
建议相关园区采取理化诱控、生物防治配合农业措施进行综合防控,以此降低虫口密度,控制梨小食心虫为害。具体措施为:
冬季或早春做好田园清洁。挂掉树上老皮,收集园内干草,集中销毁可清除越冬代幼虫;在越冬代幼虫脱果前,在树枝、树干上捆绑干草束,诱集越冬幼虫,并于早春将干草束集中烧毁。
春夏季剪除果树被蛀梢端萎蔫而未变枯的树梢并及时处理。
若上年虫口密度较低,4月中旬开始在园区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捕器,捕杀成虫;若上年虫口密度较高,4月中旬开始在园区内悬挂梨小食心虫迷向棒,可干扰成虫交配产卵。
释放赤眼蜂,寄生梨小食心虫卵。
梨小食心虫对黑光灯有趋性,可在园区内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|
|